[PConline 雜談]許多做過視頻博主的朋友都跟我說,感覺游戲本哪都挺好的,性能夠用,渲染短片的速度不會比臺式機差太多,而且能夠隨身攜帶,不管到哪兒都能變成工作室。
但唯獨有一點讓他們很多人都不爽——不少產品的原裝SSD硬盤容量都太小了,現在剪4K片子就時不時得給電腦做數據大挪移,讓人心煩得很。
能用SSD就絕不再用HDD硬盤
為什么刻意強調不爽的原因是“SSD硬盤”容量不足呢?難道好幾TB容量的HDD還不夠用嗎?
其實如果是用作一般用途(玩游戲、備份文件)而言,HDD硬盤確實是夠用且好用的,而且HDD的成本確實還要比SSD低很多,能用更少的錢就存更多的東西。
↑花同樣的錢,HDD擁有比SSD多4~5倍的存儲容量
但對于效率至上的專業人士來說,它們需要頻繁進行大數據交換的工作(例如4K甚至是8K視頻剪輯等),這時如果依然使用HDD硬盤的話,就會讓人感到徹底的絕望了(HDD的讀寫速度可比SSD慢太多了)。
而這種絕望的感覺就像是大家明明可以用更快的100Mbps的寬帶,但今天偏偏要和自己過意不去,使用了10Mbps寬帶下載東西——原本3分鐘能下載完,然后美滋滋陪女朋友花2小時看完的電影,結果等到后半夜了都沒下載完成,很耽誤事情的。
另外,SSD對于一般的墜落、事故相比HDD會更可靠,更具有抗震性,運行時候也幾乎沒有噪音,因此大家一旦有條件使用SSD進行工作,就絕不會再碰HDD硬盤。
所以至此你就應該明白了,對于任何追求效率和穩定性的創意人士來說,一塊擁有海量容量的高速SSD硬盤是多么必要的,如果筆記本里有這種配置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高效剪輯4K視頻且不用擔心硬盤不足了。
內置2TB固態,這樣的設計本可太狠了
可喜的是,2020年前后,SSD硬盤迎來了“白菜價”,SSD與HDD存儲價格差在縮小,且大批電腦開始原生內置512G以上的大容量固態硬盤,SSD固態硬盤有了全面取代HDD之趨勢。
另外,各PC廠商也將市場重心轉移到了創意人士群體中,了解到了創意人士的諸多痛點,于是就出現ASUSProArtQ17這樣的原生內置2TBSSD硬盤的“性能怪獸”設計本產品。
↑ASUSProArtQ17
ASUSProArtQ17內置兩個NVMePCIeGen3x4M.2插槽(目前速度最快的SSD硬盤接口),原機自帶2*1TB的固態硬盤,且并且支持RAID0或RAID1模式。另外用戶可自行升級成2*2TB總計4TB容量的存儲方案。
如果按照4K原始素材文件平均700MB/分鐘的大小來計算,4TB的硬盤就可以存儲5800余分鐘(96小時)的4K視頻素材,也就是說它幾乎可以存下1~2部4K微電影的全部原始素材,這樣的海量SSD硬盤對于短視頻UP主來說無疑是妥妥夠用了。
↑RAID0,2TB硬盤
而在速率方面,實測在RAID0模式下(原機標配),硬盤的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驚人的6198MB/s,這幾乎是兩倍于普通M.2SSD硬盤的速率,20倍于SATA3接口的SSD固態硬盤,60倍于HDD硬盤的速率。
而我們都知道,剪輯渲染時間除了會受硬盤速度影響以外,CPU性能、GPU性能的發揮也很關鍵。
其面板配置看上去很優秀,內置了QuadroRTX3000專業圖形卡,支持ECC內存的IntelXeonE-2276M處理器,64GBECC內存。
在實測的性能表現方面,即使是播放8K分辨率、25幀的素材,AsusProArtQ17也沒有什么卡頓,其平均23.5幀、45ms幀時間的表現,讓處理素材不再需要等待。
而作為內置4TBSSD固態硬盤以及上述各種強大硬件配置的它,機身卻設計得很輕薄。
其最薄處為18.4mm,與目前的輕薄游戲本相似,甚至比大多數游戲本薄,攜帶起來非常方便。
↑屏幕還可180°翻轉
在接口方面,它則在左右兩側共配備了一個Thunderbolt3USBC接口、一個HDMI接口、三個USB3.1Gen2TypeA接口和一個SD4.0/UHSII讀卡器,對設計領域的工作而言,這樣的配備可以說是很全面的了。
其中,Thunderbolt3/USB3.1Gen2Type-C(USBC)接口提供了高達40Gbps的傳輸速度(而且還兼容DisplayPort1.4),而3個USB.3.1Gen2接口則提供了高達10Gbps的速度,在拷貝體積巨大的素材文件時,能有效地提高設計領域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此外,用來讀取各類取材設備(比如相機、攝像機等)儲存裝置數據的SD4.0/UHSII讀卡器,也是能提供高達312MB/s的傳輸速度的,在減少時間成本這件事情上,它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的。
小結:
總體而言,買再多再好用的移動硬盤,也不如直接在電腦里塞一塊大容量的硬盤靠譜,打開電腦以后,各種數據就隨時擺在你眼前,隨用隨到,也不用時常擔心硬盤容量不夠用,如今擁有最大4TB固態存儲容量的筆記本也擺在了大家眼前,同時還擁有不錯的可擴展性,在文件讀取和寫入方面都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