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天看來,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風光無限,但是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創業之初也是十分落魄,最大的因素就是沒有啟動資金。當初馬云為了尋求融資,四處碰壁,前后被拒絕了37次;而馬化騰更是因為沒有資金維持公司的運營,差點賣掉了一手創立的騰訊公司。而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他的創業資金還是向親戚借來的。
如今的比亞迪,已經成為國產汽車品牌的龍頭企業,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就,更是獨樹一幟,而公司創始人王傳福,也因此為稱為“汽車狂人”。2009年,王傳福甚至以350億元的身價,位列胡潤富豪榜榜首,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而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則是股神巴菲特之間的淵源。
2008年,巴菲特斥資18億港元入股比亞迪,從而持有該公司10%的股份,在次年股神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對王傳福盛贊有加,稱他是“真正的明星”,能夠得到股神如此贊譽,足見王傳福的商業才華。
1966年,王傳福出生于安徽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學習刻苦,最終成功考取了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之后被分配至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王傳福在研究生期間,主要的研究課題就是電池。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王傳福在26歲時就坐到了處長級別的位置。
直到1993年,一件事件徹底改變了王傳福的命運。當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專業對口的王傳福自然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正式走上了企業管理的道路。在比格電池的工作經歷,讓王傳福掌握了企業管理經驗,以及電池的生產流程。
在電池行業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后,王傳福發現隨著國內移動電話的興起,電池產業在未來擁有巨大的行業前景,憑借敏銳的眼光,王傳福決定辭去總經理的職務,自主創業。這一舉動在旁人看來,無疑太過冒險,放棄優渥的工作,一旦創業失敗就會一無所有。
1995年2月份,王傳福找到自己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呂向陽,提出借錢創業的想法。呂向陽和王傳福實際上已經多年不見,但是呂向陽還是借了250萬元,這個數字在當年無疑是一筆巨款。其實,呂向陽憑借在投資行業磨練出的眼光,他看出王傳福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因此才會借錢給王傳福。
有了創業資金,王傳福當年就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最初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電池產業。隨著電池產業的成熟,和電動汽車產業的興起,王傳福認為時機成熟,在2003年才正式開始進入汽車領域,面對汽市這個千億產業,王傳福當時堅定了下半輩子就做汽車的的信念。
如今,比亞迪已經成為一家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而王傳福的身家也因此節節攀升,當初呂向陽借給王傳福的250萬元,已經變成了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