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被用戶手機領域其實已經很長時間了,距離第一款商業化的手機無線充電設備PalmPre和點金石推出已經有了九年的時間。而被廣大用戶熟悉并普及的功臣應該算是三星的S6和蘋果的iPhone8,前者讓業內討論手機設備使用無線充電的可行性,后者則讓無線充電開始普及。而這背后的還要知曉的一個聯盟就是WPC無線充電聯盟,他們所推行的Qi標準協議使得無線充電真正的普及。面對市場上火熱的無線充電設備,你真的了解無線充電嗎?今天咱們聊聊這個。
開始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WPC聯盟,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聯盟成立于2008年底,推出Qi無線充電標準,解決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難題,讓這項技術大規模應用于其它行業成為可能。Qi標準基于電磁感應原理,其電磁波頻率在10~205kHz之間,比較適合短距離的無線充電,特點是兼容性強且傳輸效率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無線充電產品都采用的這一標準,也是大眾最熟悉的無線充電技術。
聯盟的創始人兼主席Menno Treffers
【無線充電有哪幾種】
無線充電的方式主要是四種。目前已經商業化的主要是一種,另外三種并沒有被大面積普及推廣。
1.電磁感應無線充電
這種方式,是利用供電方和受電方內置的感應磁鐵之間產生感應磁通量,將磁力轉換為電力進行的無線傳輸效果。優點是設備要求的電路結構相對簡單,充電設備可以做到小型化、造價低廉,充電效率相對較高。缺點是傳輸距離短、擺放不當或者移動會影響供電。這是WPC聯盟推出的Qi標準,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廠商和用戶的支持,目前你所能見到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傳輸方式。手機自帶無線充電感應模塊,一個充電板也不過幾十上百元,無線充電能夠普及,就是這種無線充電方式的功勞。
2.磁場共振無線充電
這種方式,是利用供電方和受電方兩端的諧振器產生磁場共振,將將磁力轉換為電力而進行無線傳輸。只要兩個設備在同一頻率上產生振蕩,雙方就可以交換能量。其最大優點是可以長距離的傳輸,但是由于效率太低,目前還只存在于實驗室,遠沒有達到供應市場的可能。只要解決了效率問題,相信這種方式會成為人們更喜歡的無線充電體驗,想想看,在一個屋子,用一個無線充電發射器,你可以拿著設備在屋子里走動,手機電量一直充足,是不是很美?
3.無線電波充電
這種方式,是通過在供電方配置無線電波的發射設備,在受電方配置無線電波的接納設備,以直流電壓輸出輸入進行電力傳輸。其優點是傳輸間隔不用太近而且傳輸速度較快,不過穩定性、安全性都相對較低,目前也在研發階段。兩端都需要較大的設備接入,輸出端還好說,你手機掛了一個和微型充電寶差不多的設備,那還不如直接用充電寶呢。
4.電場耦合無線充電
這種方式的優點非常多,原理是通過沿垂直方向耦合兩組非對稱偶極子而產生的感應電場來傳輸電力(是不是很拗口?)。電場耦合式無線充電非常適合短距離充電,轉換效率也高,位置可以不固定,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是弊端就是設備更大,功率也有相對應的瓶頸,所以基本上也是在實驗室躺著,沒有商業化。
【喜歡無線充電的優勢】
1.沒有線的拔插,可以保持桌面整潔,也可以降低拔插操作對手機端口的影響。
2.通用性好,所有設備可以共用一個無線充電板,無線充電寶可以不受接口的影響。
3.充電時可以用藍牙接聽,在某些人的眼中,這樣可以減少輻射。
4.充電板可以整合在一些其它物件中,節省空間又很方便,比如鼠標墊、床頭柜。
【阻礙無線充電的原因】
雖然目前Qi標準的成本最低,但是相對限制比較多,才會有很多人覺得無用。其實相比其他三種,已經好了太多了。
1.充電速度慢。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能量損耗的問題,5W/7.5W/10W是目前三種功率,相比有線充電的快充要慢不少,一臺iPhone 11 Max用10W充滿可能需要接近四個小時。
2.發熱高。由于技術原因,一部分電能會轉化成熱能,即使是最好的充電板在長時間充電后觸摸,也能感覺到明顯的溫度提升,充電板、手機都一樣。
3.無法手持。這對于手機控來說是致命的,他們手中沒有手機就是世界末日;游戲玩家也無法享受無線充電帶來的好處,不僅不能手持,超高的耗電量和緩慢的充電速度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結尾】
即便無線充電,尤其是是目前普及的Qi標準有著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線充電已經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隨著配備無線充電功能手機的保有量不斷提升,以及無線充電本身功率的提高,無線充電將會慢慢替代目前的有線充電,就像如今的藍牙耳機正在逐漸替代有線耳機一樣。